沁水县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
沁水县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6月3日,现有入社成员21人,其中吸纳贫困社员14人,贫困户比例占入社成员的66.7%。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先后承建市级森林植被恢复、省级通道两侧荒山绿化、天保人工造林等工程,立足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念好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本经,实现“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个目标,带贫减贫成效不断提升。
一、应运而生的靓景
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崔亮,沁水县郑庄镇南郎村人,本县顶呱呱的林业大户,从事苗木培育多年,有着丰富的造林经验。
2016年,《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精准扶贫工作规范>的通知》(晋林造发[2016]49号)如一声响雷,惊醒了崔亮。山西省发出了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在兴林增绿中让群众增收致富。崔亮同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于2016年7月5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办成立了沁水县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并将资质申报材料上报省林业厅质监站进行审核审批,办理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扶贫造林专用资质》,成为全县首批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之一,正式挂牌运作。
2017年以来的运行,合作社开端良好却步履艰难。一是周转资金短缺。合作社的成员绝大部分是贫困农民,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导致合作社可用资金较少,造林所用的工具、种苗,道路维修、苗木运送等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并且工程款的结算周期又比较长,所以光靠极少数合作社成员出资,难以满足造林工程所需的前期费用。二是技术力量薄弱。合作社由崔亮发起,组织本村村民或亲戚申办成立,成员的吸纳范围主要是本村及周边,吸纳的对象是农民,普遍知识欠缺,相关行业技术知识更少,致使合作社技术骨干少、栽植技术弱、造林质量差等困难重重。三是意外风险倍增。经过多年的“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大规模国土绿化建设,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都已实施了林业工程,现在工程所在地都是偏远地方,交通不便,立地条件较差,大多为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地形陡峭,地势险要,加之又要负重前行,发生意外风险的比例很大。
二、负重前行的靓景
(一)建制度,定办法,推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
“人叫人干人不干,制度调动千千万。”合作社犹如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担当重任,写好生态脱贫攻坚中的合作社样板?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从制度入手,扎牢“篱笆”、筑牢“堤坝”。
新组建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该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出台了《监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制度》、《社员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确保了合作社的正常、高效运转。
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其核心是扶贫、要务是造林。社员中绝大部分是贫困人口,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员“懒、散、慢”的毛病和缺技术、缺知识、缺动力的“三缺”现状?合作社开动脑筋想办法,推行“四个强化”管理模式。
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抓住上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机会,由合作社出资积极派送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邀请林业技术骨干对贫困人员进行造林技术培训,提高了造林质量。二是强化绩效管理。探索“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管理模式,同一造林地块分小班进行管理,造林结束后对总用工和造林质量进行评比奖励,奖优罚劣,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入股分红。鼓励贫困社员以土地、资产等方式入股,用于合作社的经营运行,年底按股分红,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实现了“林业增效,贫困户增收”的双赢目标。四是强化支出保障。在新农合等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由合作社出资为全体社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以补充社会保险保障范围不足,减少贫困户医疗支出,防止贫困社员因意外致贫等现象发生。
(二)谋点子,趟路子,拓宽合作社经营多元化
一是变单项目造林为多产业发展。造林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主责职责,在合作社的运行中发现,仅仅单靠荒山造林,合作社的收益很小,且贫困社员的收入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合作社在造林方面出奇招。在造林上发展经济林产业,通过个人承包的荒山,栽植连翘,加大贫困社员增收力度。三到五年之后,连翘开始挂果,贫困户靠山吃山变成现实,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持续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夯实了基础。
二是变单平面作业为多渠道增收。坚持把贫困群众“扶起来”、森林资源“护起来”、生态产业“搞起来”的原则,积极探索“合作社+”的模式,在参与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经济林管理等涉林项目的基础上,尽可能承揽农村道路、水利建设、乡村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变“单行业平面参与”为“多领域立体增收”,打造扶贫合作社“升级版”。
三、春华秋实的靓景
“再难不能欠工资,再苦不能苦社员”是崔亮对社员的承诺,无论合作社资金周转有多困难,每项绿化工程结束都会通过一卡通的形式足额拨付给工人工资。
自2017年开始,靓景专业合作社完成荒山造林2800亩,带动贫困社员20名进行造林工程。出色完成荒山造林任务,栽植侧柏、油松、栎类等苗木30万余株,造林合格率达100%,成活率达95%左右。三年以来,兑现贫困社员劳务工资45万余元,贫困社员人均收入2.2万余元,合作社成员分红900余元。靓景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多元化创收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县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高效运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稽古振今的靓景
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是山西林业行业的创举,肩负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任。需要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加以完善,不断发展状大,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力军。
管理是第一理念。合作社是一种经济运行实体,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养老机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不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情况。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要强化对合作社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造林成活率,合理控制风险;要强化制度约束的执行力,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增强合作社的内生动力。
服务是第一宗旨。林业主管部门要对造林任务提早安排,及时将造林任务落实到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形成春秋季造林、雨季预整地、三季有活干的长效机制,拉长合作社年内施工时间,缓解春季造林与农耕时节矛盾。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要贫困社员提早安排,优先安排贫困社员参与社内承担的各项工作,稳定贫困社员队伍,有效增加入社贫困户的劳务收入。
保障是第一原则。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要充分考虑贫困社员这一特殊群体,为贫困社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加农民抗意外风险的能力,避免贫困农民在脱贫的路上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