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沁水县按照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林业资源禀赋,创新探索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以酸枣和菊花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产业,盘活了荒山资源,促进了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成为林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
荒山变“金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
酸枣耐旱、耐瘠薄,菊花喜光但忌涝,二者生态习性互补,适宜在低山丘陵地区套种。沁水县通过推广“酸枣+菊花”立体种植模式,将原本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坡地转化为高效经济林。酸枣根系固土保水,菊花生长季覆盖地表抑制扬尘,形成“以林护菊、以菊养地”的良性循环。据统计,全县野生生长的酸枣面积达3万余亩,发展酸枣+菊花复合种植模式,3年内治理荒山0.5万亩,带动森林覆盖率有效提升,同时实现亩均年产值超8000元,较传统农作物收益翻三番。
科技赋能,从“土特产”到高附加值产品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山西菁菁实业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建设必底村现代化中药材产业园区,该项目现已种植酸枣110万株、菊花100万株,黄芩、枸杞等中药材200万株。该基地联合山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形成“酸枣菊花产业联盟”,精选果仁率高、药用成分稳定的酸枣新品种,以及兼具观赏与药效的“菊花”特色品类,随着深加工环节的突破更让产业价值倍增,酸枣仁提取物制成助眠保健品,出口单价达每公斤2000元,菊花通过冻干技术保留活性成分,开发出降脂茶饮、中药配方颗粒等新型原生态林药产品。
联农带农:绿叶子变“金叶子”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富民。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增收。建成酸枣菊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后,产业发展将带动周边4个村建立营收网络,旺季时用工将达2000余人就近就业增收,林农年均增收0.8万元以上。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性林药产业标杆
国家林草局将酸枣、菊花复合种植纳入《林下经济发展指南》,产业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标准化升级,建立从种苗繁育到采收加工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二是产业化集群化,在太行山沿线推广建设千万级产业带;三是市场化大布局,推动酸枣仁、菊花提取物纳入知名生产厂商,开拓国内国际林药市场。
酸枣、菊花产业的发展,印证了“森林食品、天然健康”的绿色发展理念。它不仅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未来,随着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这一“绿富共赢”的新型林药产业模式将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