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沁水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沁水县统计局
(2021年10月28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三地三区五提升”总体发展思路,沉着应对新冠疫情、夏秋汛情影响和内外风险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持续稳定恢复,全县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日益明显,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有效的进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3.7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市考目标(9%以上)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10.5%)0.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13.1%)2.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6.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增速低于全省水平(14.0%)0.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16.7%)3.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7.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市考目标(11.3%)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12.2%)0.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14.3%)1.9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高于全省水平(22.4%)2.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24.4%)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8.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34.9%,增速高于市考目标(9.6%)2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26.4%)8.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24.6%)1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266元,同比增长8.8%,增速低于市考目标(9%)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8.5%) 、全市水平(8.5%)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6.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752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市考目标(9%以上)2.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11.8%)、全市水平(11.8%)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9.6%。
二、经济运行呈现的特点
前三季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持续恢复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161.7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10.7%。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今年以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我县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保持较好增势。尤其在夏粮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和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再加上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较好,全年农业生产形势有望进一步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发展“优”。一是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减税降费效应不断释放,为企业发展添能助力。从企业经营效益看,前三季度,全县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利润总额72.7亿元,同比增长55.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0.5%,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从企业亏损面看,亏损规模工业企业逐步减少,截至目前共有亏损企业16家,企业亏损面为23.5%,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6个百分点。二是主要行业整体发力实现规模拉动。煤炭工业增长17.7%,上拉全县工业增长12.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31.8%,拉动增长0.03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增长23.9%,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长4.2%,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煤层气增长1.0%,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增长21.6%,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县多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精甲醇增长41.1%,饲料增长33.5%,发电量增长21.5%,商品混凝土增长20.1%,原煤增长10.5%,冻肉增长7.4%,煤层气增长6.5%,洗煤增长6.0%,焦炭增长1.4%,液化天然气增长0.4%。四是主要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29.1亿元,增长50.7%。其中:煤炭行业218.3亿元,增长63.1%;煤层气行业77.1亿元,增长36.0%;化工行业8.9亿元,增长78.2%;电力行业14.4亿元,增长3.8%;其他行业9.4亿元,增长21.2%。五是新入库企业贡献明显。前三季度,全县新入库企业(指2021年月度、2020年年度小升规企业)对全县工业贡献明显,截至三季度末,新入库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9.8%,累计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1.0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4.5%。其中,沁水县中嘉能源有限公司累计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1%。
(三)固定资产投资“韧”。一是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2.8亿元,增长26.0%;第二产业投资42.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12.8亿元,增长23.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75.8:19.9 调整为4.9:73.2:21.9,二产投资比重下降,一、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二是工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完成42.8亿元,增长8.7%,增速较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2.8%。其中:制造业投资3.3亿元,增长30.7%;工业技改投资5.7亿元,增长36.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0.2亿元,增长110.1%。三是第一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一产项目投资2.8亿元,增长26.0%,超出省定目标(8.5%)17.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0.8亿元;林业投资0.2亿元;畜牧业投资1.8亿元;渔业投资0.1亿元。四是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有力。前三季度,全县计划总投资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8个,共完成投资52.4亿元,增长14.2%,占投资总量的89.6%,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五是产业投资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县产业投资完成46.0亿元,增长9.7%,占投资总量的78.8%,高于年度目标(44.5%)34.3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8亿元,增长25.8%;采矿业投资33.7亿元,增长10.1%;制造业投资3.3亿元,增长30.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0.3亿元,增长196.9%,产业投资的稳步推进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增长动力。
(四)建筑业增长显“快”。今年以来,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幅度增长。前三季度,全县18家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65.6%,高于全市水平(23.2%)4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的51.4%加快14.2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贡献力“强”。一是增速好于疫情前同期水平。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2%,高于2019年前三季度增速(6.1%)4.6个百分点,明显好于疫情前同期水平。二是拉动力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强1.8个百分点。三是七大行业全面增长。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0.9%、20.2%、13.1%、11.5%。
(六)市场环境改善“活”。一是银行贷款投放规模扩大。截至三季度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0亿元,同比增长31.2%。从贷款投向看,累计发放贷款34.0亿元,重点支持民营企业20.6亿元,小微企业11.3亿元。从贷款投向的行业看,主要投向煤炭行业12.6亿元,“三农”7.3亿元,批发零售业3.3亿元,制造业2.3亿元,煤层气行业1.8亿元。二是市场活力加速释放。1-9月份,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1561户,日均分别新登记企业2.45户、个体工商户 3.26 户(截止10月27日末,全县市场主体总数达 15787户)。三是新入统企业稳步增加。截至三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68家(新增5家),限上企业54家(新增批发零售业2家,住宿餐饮业1家),建筑业企业18家(新增2家)。
(七)消费需求持续“暖”。一是零售总额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7亿元,增长24.6%,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2和0.2个百分点。二是四大行业均实现稳定增长,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24.0%、25.7%、41.1%、19.3%。三是城乡市场活力不断显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3亿元,增长2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亿元,增长23.6%。城乡消费增速幅度相差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的2.9个百分点缩小1.6个百分点。四是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其中:服装鞋帽类增长40.0%,粮油、食品类增长25.4%,日用品类增长6.7%;通讯器材类增长166.4%,金银珠宝类增长135.3%,家居类增长1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0.8%,化妆品类增长77.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67.5%。
(八)城镇就业稳步“增”。前三季度,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676人,占市定目标3600人的102.1%;转移农村劳动力4313人,占市定目标4100人的105.2%;城镇登记失业率2.56%,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
(九)民生事业发展“好”。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全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14元,同比增长9.8%,增速排名全市第2。二是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前三季度,全县城乡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24,比上年同期缩小0.05,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民生财政支出增加。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与民生相关的住房保障、教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公共安全等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57.2%、21.4%、20.6%、5.6%和3.9%。
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县经济总体上保持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
(一)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生产成本仍然较高。
一方面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受旱情和汛情等影响较大,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农资、农业机械费、种子和柴油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居高不下,削弱了各种补贴和减负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利好,农民增收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业从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在农业和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体现出粗放式加工多、精细化发展少,农业生产科技转化率不高。
(二)工业发展不够稳定,价格指数影响明显。
煤炭、煤层气等主导产业占比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县工业发展不够稳定不够均衡。9月份,全县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7%,煤层气行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0.3%,电力行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三大行业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9.2%,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仅占0.8%,下拉全县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发展受到价格因素影响明显。9月份,煤炭行业价格指数较8月份上涨22.2个百分点,煤层气行业价格指数较8月份上涨14.8个百分点。导致出现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增加值增速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投资项目支撑偏弱,民间投资缺乏活力。
前三季度,全县新入库项目77个,较去年同期(103个)下降25.2%。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为90.5亿元,同比下降47.1%。入库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大幅下降。从项目情况看,全县前三季度在库项目252个,没有工作量的60个,占比为23.8%。其中,9月份没有工作量的187个,占比74.2%。同时,企业投资信心不振,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前三季度,全县民间投资完成7.9亿元,同比下降31.0%,占全部总投资的13.5%。
(四)服务业占比较低,新入统单位后劲不足。
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6.1亿元,增长10.7%,占GDP的比重为21.6%,全市最低,低于全市水平(40.0%)18.4个百分点,低于最高的城区(68.1%)46.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的7.0个百分点和上半年的3.1个百分点减弱4.3和0.4个百分点。同时,新入统的限上贸易企业和规模服务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效应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后劲。
四、几点建议
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稳步恢复、质量提升,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年经济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考虑到国内外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下半年对应基数较高等客观情况,各相关部门仍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对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全面把脉、科学分析、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全方位推进沁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一)全力加强农业生产。
立足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落实各项惠农支农强农措施,全力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目标任务。同时,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务局等涉农部门,要立足“三农”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力度,确保第一产业稳定增长。
(二)稳定工业经济发展。
及时了解企业状况,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我县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更好发展。指导企业合理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减少因价格波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稳定煤炭工业,加快煤炭企业产能核定,释放优质产能,同时加快洗煤厂环保取缔工作。要紧盯支柱产业发展,尤其要加快新投产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入库工作,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加大对新入库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加速成长,切实发挥新入库企业成长性好、拉动力强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新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山西森鼎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沁水县浩坤二期煤层气有限公司、山西金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完成入库前的准备,尽快入库。
(三)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对照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对“零进度”停缓建项目和未按计划进度推进的项目进行每月梳理,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支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引方式方法,提升招商队伍能力水平,拓宽招商渠道,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服务质量等措施,着力招引一批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突出招大引强,推动投资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聚,以高质量的投资促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积极引领银行贷款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同时,应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项目建设中,激活民间资本,真正打破民间投资的无形障碍,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四)培养市场消费主体。
发改、工信、交通、住建、人社、财政、人行等各相关部门要全面掌握本行业的基础指标内容、统计口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研判,精准调度,促进全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着重培育市场主体,营造新的增长极。在企业培育上,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剥离销售部门,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真正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限下企业、个体户等做大做强,培育入库,从而提高限上企业占比,进一步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