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开局增底气 韧性提升促发展
——沁水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沁水县统计局
(2023年4月27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各项工作,总体经济回升向好,发展韧性不断提升,生产需求基本稳定,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推动全县经济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3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省水平(5.0%)4.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7.8%)1.7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7%)5.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9.7%)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9.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全省水平(0.9%)1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4.1%)7.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9%)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6.7%)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5.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低于全省水平(4.4%)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3.3%)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两年平均增长64.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905元,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3%)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5.7%)0.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6.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673元,同比增长8.2%,增速高于全省水平(6.4%)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6.9%)1.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速7.5%。
二、经济运行呈现出的特点
(一)经济开局稳中向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1.总体经济回升向好。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1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5:77.6:20.9;一二三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6%、71.6%和26.8%;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0.2、6.8和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县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农业生产基础稳固。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完成3.4亿元,增长7.1%;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7.0%。“菜篮子”供应较为充足,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38.4吨,增长4.2%。设施农业发展较好,全县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种植面积405.2亩,增长1.0%。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生猪出栏4.9万头,增长18.1%;肉牛出栏566头,增长16.9%;羊出栏2.9万只,增长6.7%;家禽出栏360.5万只,增长7.5%;猪牛羊禽肉产量1.0万吨,增长12.8%。当前,全县春播工作已陆续开始,土壤墒情适宜,农资储备充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
3.工业发展增长较好。一季度,全县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9.2%)加快0.7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拉动全县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同比增长18.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全县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2.8%,拉动全县工业增长0.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8.9%,拉动全县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煤炭行业同比增长8.0%,占全县工业比重为79.7%,拉动全县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煤层气行业同比增长15.3%,占比为19.0%,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同比增长208.5%,占比为0.9%,拉动全县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
4.服务业活力不断显现。一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10.9%,排名全市第一。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0.9%,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22年全年提高1.1和8.0个百分点。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增加明显,达到了12家,同比增长50.0%;实现营业收入5681.1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规上服务业参与GDP核算的两大类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均呈现增长趋势。1-2月份,全县规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758.7万元,同比增长47.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2.1万元,同比增长6.8%。规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速高于规上服务业整体增速36.9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对全县服务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供给能力加快提升,新兴动能不断孕育
1.能源生产保障有力。全县不断加大生产力度,实现了煤、气等持续安全稳定供应。一季度,全县规上原煤产量975.9万吨,增长1.0%;煤层气产量14.0亿立方米,增长14.3%;液化天然气产量17.6万吨,增长4.9%;发电量4.8亿千瓦时,增长2.7%。
2.工业新动能不断孕育。一季度,全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县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县工业(9.9%)0.5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7.8%,新兴动能进一步增强和壮大。
3.新能源发电态势较好。我县在新能源发电和装机容量方面继续保持不断增长趋势,尤以风电为主。一季度,全县风力发电达到1.2亿千瓦时,占规模工业电力比重为24.0%,同比增长24.8%。
4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据县市场监督部门统计,1-3月份,我县新设立市场主体834户,注销569户,净增265户,增长率1.2%。全县净增企业62户、合作社-15户、个体工商户218户。截至3月底,市场主体存量21975户。其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分别为6506户、1018户和14451户。企业占市场主体比例为29.6%。
(三)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1.投资需求得到释放。一季度,随着新建项目的开工和续建项目的有力推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增长1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4亿元,增长29.0%;第二产业投资8.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投资0.7亿元,下降39.9%。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完成0.7亿元,增长466.2%,增速分别高于上年同期和1-2月份495.6和483.9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7.7%。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完成1.5亿元,增长29.8%,增速高于投资增速(11.7%)18.1个百分点,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3%,较上年同期(12.5%)提高3.8个百分点,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5.7%,拉动全县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从高质量发展角度看,产业投资完成8.7亿元,增长20.5%,超出全县投资增速(11.7%)8.8个百分点。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2.8%,比上年同期提高6.8百分点。
2.市场消费持续提振。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同比增长6.5%,全县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消费热度持续提振。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民生物资销量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1%,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0%;升级类商品市场热度不减,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9%、39.5%、138.1%;网络销售快速恢复,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1003.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8%)1036.9个百分点。
(四)企业运行质量提高,财政金融支持有力
1.企业效益稳中趋好。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7.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2.0亿元,增长29.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8.4%。
2.财政收支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增长3.5%。其中,占比64.7%的税收收入增长0.1%。从税收增收项目看,部分主体税种保持增长,企业所得税增长121.0%,个人所得税增长31.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亿元,增长11.3%。
3.金融投放力度加大。3月末,全县金融运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各项存款余额217.7亿元,较年初增长9.9%,增加1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6亿元,较年初增长15.7%,增加11.9亿元。在助企纾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倍增等重点领域贷款保障有力。
(五)兜底政策保障有力,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1.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一季度,全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更加坚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支出(13项)10.3亿元,增长3.2%,占全部预算支出的81.5%,全县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民生。
2.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一季度,全县上下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着力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853元,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905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6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328人,占市定目标3600人的36.9%;转移农村劳动力1682人,占市定目标4100人41.0%;城镇登记失业率2.69%,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一季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实现良好开局,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要对以下几方面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工业生产存在隐忧
1.部分企业生产停滞不前。由于受环保、市场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再加上运营成本上升,原材料短缺,全县 5家企业(顺世达铸业、鑫伟精铸、通豫煤层气输配、凌翔工贸、加建工贸)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1家企业(保利平山煤业)未正常生产复工,当月、累计分别下拉全县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2.洗煤企业面临生产困难。晋圣公司下属3家煤矿(亿欣、三沟鑫都、松峪),生产原煤由晋圣公司统一分配调拨,三矿不具有自主销售权,无法给本地的社会洗煤企业供应原煤;晋能控股集团生产的原煤除自主加工外仅少量供应给社会洗煤企业,远远满足不了洗煤企业生产需求;沁和公司7个矿的原煤主要由其下属中嘉公司加工,少量供给 3户社会洗煤企业(鑫源、鑫泰、煜江)代加工,因此我县绝大部分的社会洗煤企业原煤供应严重不足。
(二)投资领域问题突出
1.新入库项目严重不足。一季度,全县新入库项目6个(同期11个),下降 45.5%,计划总投资累计为1.6 亿元,下降 11.2%。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仅1个,500-5000 万元项目5个,投资规模偏小。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0.6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6.9%。从先行指标看,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不足反映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对全年投资走势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2.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全县在库项目 246个,有投资工作量的84个,占比为34.1%,零投资项目162个,占比为65.9%。从项目建设规模看,计划总投资 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零投资的 35个,占比为51.5%;500-5000万元项目零投资的120个,占比为72.7%;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零投资的7个,占比为53.8%。从新入库项目看,虽然6个项目一季度均有投资,但进度较慢、支撑乏力,需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三)服务业增长潜力不足
1.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的影响,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呈现整体规模不大、体量偏小的特点,从企业规模看,全县12 家规上服务业单位(中型企业仅1家、剩余 11 家都是小微型企业)大都以中小微企业的形式存在,无带动力大和辐射面强的优质龙头企业。
2.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一是我县服务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 66.2%,在服务业中仍处主体地位;二是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很多新兴行业尚未涉足。总体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将影响全县服务业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下一步,我们要紧盯当前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经济运行,把脉对症、精准施策,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稳定工业经济。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做好企业稳产工作。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加强企业运行动态监测和预期预警,深刻剖析企业生产下滑原因,及时发现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推动规模工业提质扩量增效。二是加大扶优育规力度。主管部门要全力扶优育规,要加强与市场、税务、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部门联动,分级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确保企业达规即入库。
(二)推进项目建设。一要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和入库。主管部门要动态更新项目库,及时补充新的储备项目,积极推动二季度入库工作。二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加速项目落地建设,形成有效投资。同时要加快东大、里必、郑庄大型骨干矿井和山西煤层气、中石油、亚美大陆、美中能源、蓝焰等煤层气开采项目进度,推动沁水东立交互通、大医院、南山城市道路、玉皇山外环路、城隍庙商业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形成投资增量。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是要在全县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主营业务强、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二是进一步夯实部门责任,发展壮大“四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加强监测分析,要建立“四上”企业监测分析长效工作机制,密切关注各行业、龙头企业经济运行,及时了解行业总体运行态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制定我县“四上”企业培育的支持政策,引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潜力,保持存量,释放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