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统计局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前三季度沁水县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发布日期: 2023-11-21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前三季度,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三地三区五提升”总体思路,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步伐,精准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生产供给稳定增加,新的动能不断积蓄,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城镇就业总体向好,民生投入不断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因素积累增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4.3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5%)2.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6.8%)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全省水平(3.5%)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7.1%)2.0个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 两年平均增长10.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高于全省水平(-6.8%)25.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0.5%)17.9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17.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全省水平(3.7%)1.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6.3%)1.5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 两年平均增长3.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高于全省水平(-1.4%)1.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2.4%)2.7个百分点,排全市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37.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597元,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7%)0.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水平(5.6%)0.5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两年平均增长6.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854元,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省水平(8.0%)1.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8.8%)0.7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8.5%。

二、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长态势更趋稳定

1.经济总量保持稳定。三季度,全县经济持续恢复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4.3亿元,同比增长6.7%(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比上年同期(10.8%)回落了4.1个百分点(但经济总量基本持平),比上半年(5.6%)提高了1.1个百分点,显然处于合理增长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56.3亿元,增长6.9%。

2.主导产业贡献有力。从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来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拉动全县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4.6%,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1%,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主导和主力的第二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强劲,拉动有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共同发力,为全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整体回升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前三季度,我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8:76.7:20.5,与上半年(2.1:77.2:20.7)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5和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梯次格局通常被认为体现着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我县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还有所欠缺,预示着我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的空间还很大,下一步要加强服务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主体倍增,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

(二)生产供给持续回升,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预计完成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增速全市第二。一是全年粮食丰产已成定局。在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的基础上,据全面报表资料显示:我县秋粮播种面积为39.4万亩,增长0.5%;秋粮总产量24.5万吨,增长1.2%,实现2020年以来的“四连增”。二是部分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万吨,增长3.2%;中草药材产量0.6万吨,增长6.0%;梨产量941.8吨,增长8.0%;杏产量289.9吨,增长8.0%;葡萄产量63.1吨,增长21.0%。三是畜牧业生产势头较好。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出栏19.0万头,增长15.5%;肉牛出栏1523头,增长34.9%;家禽出栏1319.3万只,下降4.8%;羊出栏15.3万只,增长11.4%;肉产量3.4万吨,增长3.0%;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半年(3.8%)回升1.3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5.2%。一是三大门类同时发力。前三季度,全县工业三大门类均实现增长。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7%。二是能源行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县能源类工业增长较好。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增长221.9%,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煤层气工业增长13.4%,拉动增长2.4个百分点。三是食品工业增长给力。前三季度,全县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拉动全县工业增长0.01个百分点。四是主导产业表现强力前三季度,我县煤层气和液化天然气增长较快。其中,煤层气产量增长10.6%;液化天然气增长7.0%。此外,原煤产量增长2.2%。

3.服务业持续加快恢复。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高于全市水平(5.9%)1.0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全市第一。一是企业用工人数持续快速增长。8月末,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期末用工人数同比增长102.1%,较1-5月提高13.4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全县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尤其服务业方面外出打工就业人数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向好。二是主要效益指标增速表现亮眼。1-8月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195.0万元,增长424.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共同拉动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392.7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全县1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中有8家企业实现盈利,盈利面66.7%,比2022年的41.7%提高了25.0个百分点。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1.9%,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15738.1万元,占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57.2%,增长22.0%,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2.2个百分点。

(三)运行环境总体良好,新兴动能不断积蓄

1.能源生产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县煤炭、电力、天然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全县规上原煤产量3178.7万吨,增长2.2%;煤层气产量41.6亿立方米,增长10.6%;洗煤产量1838.3万吨,增长0.0%;液化天然气产量59.9万吨,增长7.0%。

2.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增速(5.1%)0.3个百分点。其中,与瓦斯发电和煤层气采掘业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增长5.4%;与饲料加工、中成药生产有关的生物产业增长0.7%。  

3.风力发电稳步推进。前三季度,作为我县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风力发电量累计达3.1亿千瓦时,占全市风力发电的43.2%,增长15.6%。

4.网络消费持续攀升。前三季度,全县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渠道实现商品销售额690.6万元,同比增长605.4%,网络消费热度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5.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据县行政审批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全县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5206户,注销1511户,净增3695户。其中净增企业1312虎,净增个体户2391户,净增合作社-8户。截至9月底,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5387户。

(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投资领域持续走强

1.市场销售趋于活跃。今年以来,全县消费品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1亿元,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6亿元,增长7.0%。一是餐饮消费增长快于商品零售。随着餐饮、文旅消费市场“烟火气”的强劲回归势头,居民外出旅行和就餐等活动增多,餐饮消费增长快于商品零售。前三季度,全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3%,快于商品零售(3.8%)6.5个百分点。二是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稳定。与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1806.6万元、5833.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22.4%,以上两类基本生活消费合计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6.7个百分点。三是升级类商品拉动力明显。前三季度,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8.8%、31.7%和65.7%,以上三类商品共同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7个百分点。

2.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县304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增长18.4%。一是从项目建设规模看,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88个,完成投资72.9亿元,增长21.5%,占比91.0%,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9.1个百分点;500-5000万元的项目202个,完成5.2亿元,下降1.0%,占比6.5%;1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项目14个,完成2.0亿元,下降16.9%,占比2.5%。二是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亿元,增长2.8%,占比3.6%,拉动全县投资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63.8亿元,增长28.5%,占比79.8%,拉动全县投资增长2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3.3亿元,下降5.4%,占比16.6%,下拉全县投资2.7个百分点。三是从投资构成看,建安工程完成56.2亿元,增长1.0%,占比70.2%,占主体地位;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15.6亿元,增长174.9%,占比19.5%;其他费用完成8.2亿元,增长31.4%,占比10.3%。 

(五)质量效益继续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1.财政收支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亿元,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1亿元,增长12.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亿元,增长39.7%;卫生健康支出1.6亿元,增长4.7%。

2.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前三季度,全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支出(13项)27.1亿元,增长3.4%,占全部预算支出的77.2%。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6元,增长6.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7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854元,增长9.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3缩小为2.14。

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止9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907人,完成目标任务3600人的1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30人,完成目标任务4100人的108%。城镇登记失业率1.59%,控制在4.5%以内。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多领域积极因素积累增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应对以下四方面问题重视关注。

一)工业发展有待夯实

一是煤炭行业运行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全县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全县工业低2.6个百分点,较1-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根据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表的调查情况来看,虽然13家煤矿的生产运行情况为7家一般,6家较好,且产品订货量均处于正常水平,但是因销售价格不断回落,加之企业的原材料、用工成本等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盈利情况较差。从洗煤企业看,全县在库规上工业洗煤企业数为21户,前三季度洗煤企业中负增长的达到了15户,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和运费增加导致生产经营困难,迫使大部分洗煤企业处于半停产或。临时停产的状态,以便减小损失。二是制造业行业增速减缓。前三季度,全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增速较1-8月回落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014.2万元(全县工业利润总额88.9亿元),同比下降83.8%。全县21户制造业企业,亏损企业9户,亏损面43.0%。三是新动能培育仍需挖掘。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5.4%,略快于全县工业。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仍主要依赖与煤层气产业有关的节能环保产业,若扣除节能环保产业,全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下降3.7%,其中,新材料产业增长1.4%,新能源产业下降6.6%。

二)固投增长动力不强

一是零投资项目占比高。前三季度,零投资项目占比高,在建项目少。全县在库项目304个,全年投资有工作量的207个,占比68.1%,零投资项目97个占比31.9%,高达3成。从项目建设规模看,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零投资的15个,占比4.9%;500-5000万元项目零投资的77个,占比25.3%;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零投资的5个,占比1.6%。二是房地产走势不乐观。前三季度,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亿元,下降16.9%,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7.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0.5%,房地产整体活跃度下降,对投资增长形成拖累。三是三产投资持续低迷。前三季度,全县三产投资完成13.3亿元,下降11.9%,低于全县投资增速30.3个百分点,占比16.6%,拉全县投资2.7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看,投资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下降100.0%、86.9%、69.3%和63.9%。四是基础设施投资负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基础设施投资负增长,完成投资6.0亿元,下降29.8%。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1.3亿元,下降31.6%;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4.1亿元,下降23.8%。

(三)消费市场后劲不足

一是限上批发业增长动能不足。全县20家限上批发业企业中,销售额9月份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3家,占比65%。销售额前三季度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4家,占70%,受煤炭价格影响,其中减少量超1000万元的单位有12家,超5000万的有5家,累计减少6.1亿元,限上批发业增长面逐月收窄。二是城乡消费市场差距拉大。前三季度,城镇市场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占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6.0%,而乡村市场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占比较小。三是四大行业发展不够均匀。前三季度限上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共占全县限上零售额的90.7%;限上住宿、餐饮业占比过低且住餐类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我县餐饮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缺乏一批大规模、高层次、有品牌的龙头企业。

(四)服务业发展亟需加强

一是发展不够均衡,内部结构仍需改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7.2%。全县12家企业有5家是交通运输业,占比42.7%,剩余7家企业分属4个行业。而互联网和相关业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其小类,依然空缺。总体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在库企业继续性差,发展后劲仍需强化。今年以来,我县有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由于业务问题,没有营业,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截至目前收入不达1000万,均面临退库风险。从经营情况看,12家在库企业中,有2家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在6.0%以上,2家企业同比持平,1家企业营业收入为0。

四、下一步建议

(一)夯实工业经济基础

一是加强调研,稳定企业生产销售。逐企精准摸排现有规上工业企业运营情况,重点关注原材料储备、订单及资金需要等情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促使企业稳定生产,积极引导当地项目采购使用本地建材,从而实现产值较快增长。二是加大培育力度,促进企业实现升规。对所有工业企业进行再次摸排,对年底能升几家规上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计划升规的新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新升规工业企业将拉动我县工业产值快速增长,为我县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强化固投项目支撑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强化投资项目落地。增强招商引资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的关注力度,已经签订投资意向企业,尽快督促落地开工,形成投资。加快各类项目审批办理手续,争取各类项目尽早实施,避免项目因各种手续不全而一推再推。二是加快跑办力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加快项目资金争取,尽快落实本应开工因资金未落实的的未开工项目。紧盯2023年政府投资项目,推动项目单位将前期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做到项目资金一到位,能够立即发布招投标公告,尽早开工建设,形成投资实物量。三是加大民间挖潜,促使民间投资项目增长。切实做好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全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推动消费持续回暖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大型批发业企业落地。积极引进限额以上批发及零售业企业,积极挖掘、培育可升规的批零住餐企业,尤其是批发零售业企业,力争年内升规几家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从而提升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二是加大挖掘培育,提升企业带动作用。加大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发掘和入统,帮助、协调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现有住餐企业稳定经营,积极发掘和入统“大个体”,推动“个转企”工作,做好相关政策和思想工作,从而提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


(四)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企业问题清单”,精准施策主力企业发展。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列出问题清单,针对具体困难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包,精准直达企业,继续抓好企业纾困帮扶政策的落实,让企业能够正常经营,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增收增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摸排力度,培育优质企业。目前,我县经营规模能达到纳统标准的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少,尤其是月度新增企业身少,因此要积极摸排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加强与企业联系,落实助企政策,进行重点培育,确保早日达标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