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沁水县自然资源局立足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与民生福祉,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擘画出一幅“千年古县、如画沁水”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沁水县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山西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依托太岳山—中条山水源涵养区,持续推进沁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同时,以“三山环抱、三河相绕”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串联玉皇山、南山、碧峰山等郊野公园,形成“一环七园”的生态屏障,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无界山水城愿景。
作为沁河流域乡村历史文化集聚区的核心,规划深挖“千年古县”的文化底蕴,将历史遗存和城乡建设深度融合。中心城区以“新建西街—东街公共服务带”为轴线,布局综合展馆、梅杏剧院、全民健身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打造“城园交融”的活力空间。漫步城区,梅河、杏河景观带蜿蜒穿行,太行洪谷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等七大公园星罗棋布,一幅“山水入城、文脉延绵”的画卷徐徐展开。
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着力构建“县级—社区级”两级公共服务体系,规划12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通过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推动设施共享与功能复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领域则以“环形+放射”路网优化为核心,破解内外交通干扰难题,提升道路通达性,让市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从“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民生价值”三维发力,到“人-文-山-水-城”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范本,站在新起点,沁水这座山水名城将继续以规划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