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龙港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做足做精“七种加法” 以精细化规范化治理提升“首善龙港”品质

发布日期: 2025-02-07 发布机构: 龙港镇

近年来,龙港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学习借鉴“赵树理调解”工作法,探索创新符合龙港实际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做足做精“七种加法”,有效提升“首善龙港”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见效。

“联动+联建”提升基层治理“向心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123”分级矛盾化解模式,将基层矛盾纠纷梳理后划分为三级,小微矛盾(一级)由网格长、网格员、矛调主任调解处理;普通矛盾(二级)由包片民警、包村干部、镇司法助理介入调解;复杂矛盾(三级)由镇政法委员协调包片领导、“三长”、专业律师现场联调处理,进一步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网。同时,每周二定期召集镇信访中心工作人员、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对“疑难杂症”或涉及多个村(社区)的矛盾纠纷进行专题化解;每月定期进行“三长会商”,对全镇社会风险隐患及重点信访案件开展研判分析。通过“123”分级矛盾化解机制,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共建+共治”织牢矛盾调解“服务网”

坚持全域推进,巧用基层人民的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以35名专职调解员为基础,吸纳农村乡贤、村两委干部、退休职工、网格员、热心群众等“法律明白人”105名,建立5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充分发挥其“懂方言、有威信、会调解、有素质”的优势,围绕邻里纠纷、感情纠纷、债务纠纷等矛盾问题开展入户排查;积极打造杏园社区“吉舒俊金牌调解”工作室、永宁社区“民生您(宁)来说”、东安社区“天窗议事会”等调解平台,有效采用信访接处、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诉调对接等方式,让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土地确权等重大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小。

“教育+宣传”促进科学引导“见实效”

坚持将常态化走访入户和宣传日、文化周和社区文化节等活动相结合,在村居广场、商场超市周边等地,通过设置咨询台、电子大屏播放、宣传车流动播报、悬挂宣传条幅、走街串巷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让普法宣传活动在全镇蔚然成风。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对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一村一法律顾问”在各村(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进乡村”专题讲座,以案说理、以案释法,让矛调专业知识入脑入心。

“奖励+惩教”激活矛调工作“加速器”

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将矛调工作纳入村(社区)支部书记年底考核评定内容。通过“金牌调解”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调解员进行表彰,“红黑榜”对表现优秀和落后人员进行公开公示,评定“最美网格员”对全科网格员进行激励等方式,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上下凝聚、勤励奋勉的工作氛围。

“排查+管控”做好重点人员“明白账”

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两会一队”、平安志愿者等人员对已经调解的案件进行回头看,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排查性格偏执、情感受挫等重点人员,并进行动态监管,真正将辖区居民“问题清单”变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和居民的“幸福账单”。

“法理+情理”走顺矛盾纠纷“调解路”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耐心听取群众诉求,登记好来电来访台账,及时研判,主动介入调解。针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老、弱、病、残、孕等涉及情感、赡养等特殊性、保密性纠纷,因案而异、因人而异,主动进村入户,实现调解现场入网格、入庭院、入家庭,通过拉家常、摆事例,使其敞开心扉,交心谈心,增进感情,最终气散怨解,进而化解纠纷,从而真正打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