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乡西峪村位于沁水县东北部,距离乡政府13公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1078口人,其中脱贫户27户63人,是远近闻名的“边缘村”、“落后村”。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村依托岳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有利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修缮了三官庙等革命先辈旧居地4处,重新修编红色故事、红色歌曲,体验“小米加步枪”的革命生活,逐步变成了省市有名的“红色村”、“旅游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域旅游先进集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等称号。今年6月被晋城市委评选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列入市“百村百院”建设村名单。
一、激活红色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这里有讲不完的抗日事迹,述说不尽的革命情怀。这里更是一部经典的党史教育“红色字典”。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体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收集革命事迹,村民极尽所能还原革命战斗场景,现已挖掘红色故事30余篇。尤其是贾世庭的《八路军总部挺进太行的第一站口——沁水东西峪》等文章在晋城党史网发表,焦锦彪《岳南根据地》(连载)等文章为党史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邀请专业人士重新修改解说词,以故事+歌曲+体验的形式,提升游客对红色故事的学习兴趣。西峪村更是周边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争先访问的首要一站,先后吸引晋城、长治、临汾各界社会团体35批次3000余人参观学习;十里乡政府邀请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党史教育系列活动——走进十里栏目;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利用美篇、公众号等媒体推送宣传红色教育基地20余次,让西峪村的“红色招牌”闻名三晋大地。围绕基础设施再现战斗场景。今年完成“386”旅部食堂3间,供给处2间,规划建设乡村民宿,改善了游客餐饮环境,提高了体验品质。同时,建设抗战体验园和农耕体验园,征集土地 3亩,拟定秋收后将玉米集中管理规划,搭建“黄金屋”,同时让游客体验小米、连翘、黄花菜等农产品采摘游。据统计,旅游期间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销售连翘茶、石碾小米、黄花菜等农副产品和周边民宿、饭店销售近三十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收入大幅增长。
二、建强支部堡垒,提升服务能力
围绕“加强支部建设”,全体党员干部同心协力宣传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围绕“红色西峪”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支部建设,进一步细化两委分工,将红色故事传承的责任分工到每位党员干部,力争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深。二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学习8次,通过包村干部、支部书记、本村乡贤上党课,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核心要义,传承好红色西峪精神,让所有党员都能熟知西峪的红色故事,做到“人人会讲革命故事,人人能唱红色歌谣,人人可以现场讲解”。三是把学习工作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党员政治生日 讲述初心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寻找50年党龄党员”等活动,让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起来拧成服务群众的“一股绳”,让党员同志成为“红色西峪”的传承人。四是开展“清洁街巷净环境,助力共庆建党情”党日活动10次,党员干部带头上阵,将街道上的泥土村庄的杂草清理干净,还原当年革命先辈集体打扫街道、集体为民办实事的场景,并把“我为红色西峪添把力”做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让干净整洁的“红色西峪”换新颜。五是开展困难党员慰问活动、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唱红歌、温党情等活动,着实让党员同志过上了意义非凡的建党百年活动。
三、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今年,西峪村围绕民生工程建设完成5大工程。一是完成黄岭—安泽 3公里公路建设。二是完成饮水工程2处。三是完成凋敝宅基地复垦24亩。四是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39户。五是完成房屋质量提升80户。五是完成河道治理500米,安排专人清理河道。六是做好环境整治。新建公厕1个、厕所改造完成85户,新建垃圾池6个,采购垃圾箱20余个,设立清洁队整治村容村貌。针对村内存在的乱堆乱放问题,严格标准,严格管理,加强村庄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村庄整洁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跟着提高了。李大妈高兴的说,“现在谁家门口不整洁都不好意思,街道落下一片垃圾都自觉清扫一下。谁让咱住在这个亮堂的西峪村呢?”
下一步,西峪村将围绕红色旅游,通过“革命战斗场地”再现、农耕文化深度游、红色歌曲人人唱等活动,让红色传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搭上“全国美丽红色村庄示范村”建设便利,推动西峪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