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郑村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索  引 号: 11140521012445090F641/2024-00179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郑村镇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印发《郑村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4日

关于印发《郑村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4-06-04 发布机构: 郑村镇

郑村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郑村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支部村委、各有关站所:

现将《郑村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组织落实。

郑村镇人民政府           

                                    2024年6月4日     


郑村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4年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沁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镇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发育规律、诱发因素、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制定本方案。

一、2023年度地质灾害简况

2023年,全镇各村支部村委、各站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坚持全面部署、全面调动、全员参战、全力防范,防治结合、避险为要,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全镇未出现地质灾害险情。

二、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根据汛前详查情况,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处,高陡边坡4处。

(二)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矿山开采、各类工程建设情况和气象部门对2024年降水趋势初步预测,预计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将呈增长趋势,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引发因素主要为降雨、采矿、工程建设等。

(三)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与强降雨密切相关,2024年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3-5月春季冻融期和6-9月汛期,各村和有关站所、企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进入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科学研判,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各村、各有关站所开展年度地质灾害趋势会商,结合降水趋势、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及地震等情况,科学研判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与重点区域,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配合上级专业技术队伍对辖区内的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区、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公路沿线、河流两侧、重点工程建设区、重要景观区、企业和学校周边、各类施工工地、高陡边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等进行地毯式排查。

(二)紧盯节点,强化协调联动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密切关注降水趋势,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全力做好应急准备。各村各站所要充分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备好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出动、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强降雨期间,各乡镇政府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在汛期“七下八上”重点时段,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技术支撑单位驻点进村,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技术服务。

(三)健全队伍,及时更新警示标志

各村各站所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要结合当地实际,配备基本监测预警设备;同时要加强监测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按规定设立隐患点警示标识,及时补充完善地质灾害隐患京数据,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并挂牌公示。

(四)开展“回头看”,持续推进高陡边坡分类处置

各村各站所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门排查队伍对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回头看”,查清安全风险,摸清隐患底,圈定重点防范区。同时,要把山体边坡住房安全隐患作为重点,密切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是否完备,认真仔细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对于切坡建房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的,督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治理或针对性的排危除险,切实消除隐患威胁。对高陡边坡下已实施搬迁的村庄,原有旧房一律拆除,防止人员回流和临时使用。

对已排查出的高陡边坡隐患,各村要纳入网格,加快推进分类处置工作,加强巡查、监测。对侯节、郭庄2处已经工程治理的重要隐患点,要坚决杜绝麻痹大意,继续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对肖庄已避让搬迁的地灾点要加强巡查,防止人员回流;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明确专人盯守,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避险撤离。

(五)夯实基础,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各村支部村委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强化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压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防线”作用,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全覆盖,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

 (六)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演练

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10.1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等时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图册、刷写标语口号,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培训,各村要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镇人民政府组织的群测群防员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履职尽责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力度。各村要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人员观摩示范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进行以避险为主的防灾演练,努力提高各部门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各站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要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职、依法决策,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属地管理,强化支部、村委“一把手”负责制,各村要认真落实责任状,发放“两卡一书”;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严格责任分工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有关单位防灾主体责任。

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自然资源、教育、安监、水利、建设各站所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站所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

镇政府将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双随机”、 “四不两直”和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深入村庄、深入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主体,提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