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之本,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晋城市生态环境局沁水分局将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强大工作动能,2025年主动作为,有力有效集中推动了村级标准化水源地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治理管控、水库智能监测系统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补齐广大群众水环境安全“民生短板”,切实水环境治理效能,让一泓清泉润泽百姓心田。
一、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筑牢饮用水安全底线
1.建立完建立完善制度,推动村级标准化水源地建设
制定印发了《沁水县建设村级标准化饮用水水源地办好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沁水县深入推动解决村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工作方案》,完善明确设置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做好隔离防护、消除环境污染共5大项重点任务;督促指导各镇村制定了5个水源地管护制度,有序实施固县村、土沃村、张村村、芦坡村、潘庄村5个村级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
2.织密隔离防护网,守牢守好群众“水缸子”
完成嘉峰镇潘庄村,张村乡张村村、芦坡村,土沃乡土沃村,固县乡固县村5个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新建70m隔离防护网,完善100m防撞护栏,新增20块界标、7个宣传牌和10个交通警示牌,进一步完善物理隔离防护设施,降低水源水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二、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改善水环境质量
1.合力运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分类意义
立足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沁水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从建设、运行、监管、考核等多方面进一步细化明确、压紧压实了各部门、各镇村相关责任。
2.项目引领,完善污水治理设施
投资900余万元,对全县已建成投运的34套设施进行统一治理管控,并将每年的600余万元场站运营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根源解决资金短缺、运维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34套设备已完成维修,站点已全部投入运行,后续将常态化保障设施稳定运行,确保污水应处尽处,着力消除水生态污染风险,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三、建立智慧监管体系,防范水生态环境风险
投资690万元实施张峰水库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在第三水厂取水口及张峰水库总干渠取水口新建两套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购置安装24项水质综合分析仪等,目前已投入运行,将实现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水质变化,为我县沁河上游的水环境管理、污染预警、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守护水质安全和群众健康,守牢全市人民用水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