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由于沁水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因此造成了东西区域不同的气候特征。西部海拔最高2358米,东部海拔最低580米,基本形成西高东低的走向。年平均气温10.8℃,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18.0℃;年降水量566.9毫米;无霜期204天,常年最多风向WNW。
沁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雨热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地方性风盛行。
春季是在3—5月,这个季节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显著,冷暖年际变化也较大。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造成“倒春寒”和晚霜冻。同时,春旱也比较严重,风沙天气较多,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6%以上。5月中下旬还会出现对冬小麦有影响的干热风。
夏季是在6—8月,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气温较高。季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降水比较集中,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季降水日数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40%。降水量季变化大,故常发生洪涝灾害或伏旱。同时,多雷阵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秋季是在9—11月,这时雨量骤减。天气较稳定,气候宜人。但入秋后日照时间缩短,辐射强度减弱,气温明显偏低。晚秋常出现强烈的寒潮,造成早霜,威胁秋作物的成熟;10—11月,还经常出现大雾天气,对交通以及空气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
冬季是在12月—次年的2月,由于受高压控制,沁水县内盛行偏北和偏西气流,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干燥,多晴天。降水稀少,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降水日数平均有11.2天,常常一个月以上没有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