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柿庄镇,农家书屋里阅读的身影、文化广场上热闹的排练、非遗体验室里孩子们学做九莲灯的笑声,处处彰显着文化活动“小阵地”迸发的活力。近年来,柿庄镇以“激活小阵地、服务大民生、助力大振兴”为目标,把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通过建强阵地、丰富活动、贴近群众,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发展的“硬支撑”,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精神与发展双粮仓”。
一、建强阵地,让文化活动“有处去”
阵地建设是文化活动落地的根基。柿庄镇坚持“实用、适用、整合提升”的思路,立足群众需求,打造“1+N”文化阵地。“1”即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整合理论宣讲室、农家书屋、非遗传承室等功能空间,配齐图书、器乐、非遗制作工具等设备,同步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文化体验活动;“N”则是在村级共享食堂、农家乐等场所增设“微文化点”,摆放书籍报刊,利用闲置墙面绘制乡村振兴主题墙绘,让群众出门就能感受到文化氛围。同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准服务:为老年人设置“银发休闲区”,提供棋牌、戏曲播放设备;为青少年打造“非遗体验角”,定期邀请九莲灯非遗传承人驻点教学;为妇女开设
“手工课堂”,传授剪纸、九莲灯制作技艺。如今,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街头巷尾的“微阵地”,已成为老百姓日常休闲、参与活动的“好去处”。
二、丰富活动,让文化生活“有滋味”
阵地建好后,关键是让活动“活”起来。柿庄镇围绕“群众喜欢、贴近生活、助力发展”的原则,让文化活动既有“乡土味”,又有“新内涵”。
在“传统民俗”上做文章,唤醒乡土记忆。依托九莲灯非遗文化资源,每年元宵节组织九莲灯舞展演活动,老百姓穿上传统服饰,跟着传承人学习灯舞动作,让孩童到老人都能参与其中。今年5月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骑行活动中,匣石湾村老百姓自发进行九莲灯舞民俗展示,吸引骑友们纷纷驻足融入其中,既擦亮了本土文化品牌,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在“实用服务”上求突破,赋能群众生活。将文化活动与政策宣传、技能提升、移风易俗相结合,依托文化阵地,枣元村开设了暑期公益课堂,搭建“学习+陪伴”一体化服务;匣石湾村定期开展九莲灯非遗文化培训,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柿庄村开展经典诵读和家风家教分享,让群众在温馨交流中将崇德向善融入生活日常。杨庄村利用“板凳讲堂”,以唠家常的方式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今年以来,全镇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思想文化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1200余人。
在“群众参与”上想办法,激发内生动力。依托文化员和文化爱好者两支队伍,形成“专业搭台、业余唱戏”的长效力量。结合群众需求,固定时段办好庙会、唱戏、“午后象棋角”、“傍晚小广场”等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到点就来。同时随季节、贴农时开展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活动,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日常。
三、赋能振兴,让文化力量“有作为”
文化活动“小阵地”的激活,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通过常态化文化活动,邻里矛盾少了、互助氛围浓了,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吸引了过往游客体验打卡,带动了柿庄本土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同时活动中传递的政策知识、技能,也帮助群众拓宽了致富思路。
如今的柿庄,文化活动“小阵地”已成为涵养乡风的“净化器”、带动发展的“助推器”。下一步,柿庄镇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的文化活动,真正以文化“小阵地”筑牢乡村振兴的“大粮仓”,让乡村在文化滋养中焕发更强生机。